当“包装”成为移民行业的高频词,越来越多的申请人开始相信:哪怕不够格,只要材料够漂亮,就能拿下美国绿卡。然而,飞际移民接触到的真实案例却令人忧心——不少本有实力的申请人,反而在各种夸大宣传下失去了自信,转而去追求所谓的“完美包装”。可这条路,真的走得通吗?
在正规操作中,“提升”是合法合规的策略。比如,为科研人员策划高影响力的媒体报道、协助申请人在关键技术上完成成果转化、补充国际会议发言记录等,都是基于真实成就的强化呈现。这种方式依托于申请人本身的硬实力,只是让移民官更清晰地看到其价值。
而市场上的另一类“包装”,本质是造假。统一模板套用所有客户,不管你是建筑师还是程序员,材料看起来几乎雷同;虚构推荐信、伪造出版物或项目经历,甚至教唆面试撒谎。这种做法看似零风险——“不成功不收费”,实则埋下巨大隐患。一旦被美国移民局认定欺诈,不仅永久拒签,还可能面临十年禁入美国的严厉后果。
根据美国移民局2024年8月发布的数据,EB-1A前三季批准率维持在70%-73%之间,相对平稳。但NIW的变化尤为明显:从2022财年高达95%的通过率,一路下降至第三季度的68%,审批尺度明显收紧。
以中国申请人为例,在2024财年第二季度提交的10,171份I-140申请中,EB-1A占1,825份,获批1,074份(约59%);NIW提交2,441份,获批1,534份(约63%)。这些数字背后反映出一个现实:空有形式漂亮的材料已不足以打动移民官,真正的核心在于能否证明“杰出性”和“国家利益”。
飞际移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:不鼓励也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虚假包装。我们服务过的众多成功案例,无不是建立在申请人真实成就的基础上,通过精准挖掘亮点、系统梳理证据链、精心撰写请愿信,让移民官充分理解其贡献的独特性和影响力。
尤其面对日益严格的审查趋势,专业的文案能力和法律判断力显得尤为重要。飞际移民中美团队协作,深度解读政策动态,确保每一份材料经得起推敲。我们不做虚幻承诺,只做扎实工作,帮助真正优秀的人才光明正大地走入美国。